期货吧
当前位置: 首页 期货研报

日本股指期货的三个发展阶段

时间:2024-06-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期货研报

根据当时日本的证券交易法,禁止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交易日经指数期货的申请。由于日经225指数采用**批量上市的225只股票,因此以简单平均股价的形式进行指数化。为了争夺OSE的市场份额,SIMEX不惜放松对市场的监控。巴林银行持仓号码明显偏高时,没有及时处理,直接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

日本股指期货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日本股指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 *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7年,股指期货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最初是从无到有的考验。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放了证券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股市。但其股指期货合约最早出现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交易。根据当时日本的证券交易法,禁止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而且根据当时的证券交易法,日本的资金被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使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来对冲他们在日本投资的股票。国内机构投资者明显处于劣势。为此,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 *股指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由于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以现金交割,以股指为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为交割标的。

第二阶段:1988年至1992年的过渡阶段。现阶段国内股指期货市场通过修改和制定法律,逐渐步入正轨。50种股指期货推出的最初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1987年股灾后交易量发展迅速。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证券市场无法开始交易,卖价远大于买价。由于涨跌停板的限制,交易一开始就达到了跌停板。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是现金交割,国内投资者无法进行期货交易股指。但是,在SIMEX交易的外国投资者可以继续交易期货合约。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交易日经指数期货的申请。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指和期权现金交割。当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始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92年3月,大阪证券交易所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交易。

第三阶段:修改股指,期货市场从010到31059成熟。由于日经225指数采用* *批量上市的225只股票,因此以简单平均股价的形式进行指数化。鉴于这种情况,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发了对现货市场影响不大的新的日经300指数期货来替代日经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开始交易。自此,日本的股指期货市场正式走向成熟。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开创了日本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并取得成功。两年后,OSE推出了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1990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推出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与日经225指数形成三个普通交易日的局面。但在竞争中,新加坡因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所以一直保持领先。直到1995年初,皇家巴林银行的期货交易员Nicholas因非法操作投机日经225指数而倒闭,市场对SIMEX的日经225指数产生了信任危机,资金开始回流日本市场,OSE趁机夺回了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林事件也是OSE和SIMEX竞争的结果。为了争夺OSE的市场份额,SIMEX不惜放松对市场的监控。巴林银行持仓号码明显偏高时,没有及时处理,直接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如果SIMEX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总的来说,日本在国内推广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尴尬地位。根据2005年的数据,日本仅占全球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的55.05%。2005年,新加坡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严重影响日本日经225指数价格,新加坡日经225有很大程度的定价权。

温馨提示:《日本股指期货的三个发展阶段》整理自网络,网友投稿,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你。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网站三大核心优势1.服务优势:在线实时客服专属客户经理,三分钟反馈解决交易问题。2.费率优势:透明交易费率,优惠交易手续费低。3.品牌优势:对接国有期货公司知名品牌,交易所优秀会员,营业部遍布各大城市。